多元化解“筑”和谐

——市人社局推行“听竹”工程纪实

作者:侯冬健 祁方军 张茂永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08-28

“幸亏有了‘听竹’专员,第一时间听到了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化解了一起劳动争议隐患。”近日,枣庄八亿橡胶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说起“听竹”工程,颇有感触。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把实施劳动人事争议“听竹”工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全面构建一体化基层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协商、调解处理体系,有效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擦亮了枣庄“暖心仲裁”品牌。

一窗受理

“零距离”倾听诉求

“‘听竹’工程的理念取自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其内涵是坚持将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前移关口、前端化解,早听取、早沟通,探索健全非诉讼争议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化解劳动人事争议于萌芽状态,省政协领导对此给予肯定。”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负责同志介绍到。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在台儿庄区试点的基础上,将利用3年时间,分三批实施劳动人事争议“听竹”工程暨金牌调解组织建设,在乡镇(街道)、企业设立“听竹窗口”,配备“听竹专员”,坚持“协商为主、调解优先”,建立“一窗受理、接诉即办、分类施策、协调联动”的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协商处理机制,实现了“现场听诉求、现场讲政策、现场化矛盾”。

目前,全市已在高新区兴城街道等8个乡镇(街道)、山东贵诚集团购物中心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听竹”工程暨金牌调解组织建设,配备“听竹专员”150余人,设立“同心圆”“张鹏”“峄坛解忧”“七彩邳庄”等以团队、个人名称命名的品牌调解室53个。

接诉即办

“零缝隙”化解争议

为方便当事人、提升化解效率,市人社局着力推行“互联网+调解”,全市65个乡镇(街道)全部应用“互联网+调解”平台,实现优先调解、就地调解、全程调解。某信息技术公司员工韩某与公司产生纠纷,“听竹窗口”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调解”平台分配调解员,半天内即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围绕“易推广、好运转、有成效”的目标,市人社局研究制定了“听竹”工程暨金牌调解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了《指导手册》,规范了“听竹”工程暨金牌调解组织建设的目标、内容、标准及协商范围、流程等10大项内容,统一了《协商和解协议书》《调解申请书》《调解协议书》等8个常用文书,健全完善了告知引导、咨询登记、调解处理、回访反馈等10余项工作制度,明确了受理、协商、调解等每一步的时效,确保当事人诉求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化解。

“‘听竹’工程设计了一整套的实施方法和协商、调解流程,通过协商、调解处理劳动争议便捷高效,也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高新区兴城街道办事处“听竹”专员向记者说道。

分类施策

“零负担”减轻诉累

针对不同争议纠纷,市人社局分类施策,不断优化协商、化解方法,既坚持对症下药、一案一策,又注重总结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调解工作方法,极大减轻了当事人维权成本和时间。对未出现的争议强化预防,对已出现的争议优先协商,对协商不成的争议加强调解,最大限度地调解争议,努力使劳动人事争议在基层、企业内部得到解决成为绝大多数,申请仲裁的成为少数,提起诉讼的成为极少数。台儿庄区润诚混凝土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刚入驻时,部分新录用员工担心工作不固定不愿交纳养老保险,‘听竹专员’主动发现这一信息后,立即对这些员工进行政策解读,打消了他们的顾虑,稳定了员工队伍、促进了公司发展。”

协调联动

“零障碍”共筑和谐

市人社局把“听竹”工程和金牌调解组织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重要抓手,作为深化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探索,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定期督导、沟通会商、信息通报、交流磋商等工作制度,统筹推进“听竹”工程试点和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工作。

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组织35名专职仲裁员联系183家企业,充分发挥联络、调研、指导、宣讲、调解“五员”职责,定期送法入企、上门服务,细化分解“听竹”工程推进方案,指导企业探索建立规范的争议内部协商解决机制,健全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促进企业规范用工。

同时,建立部门统筹联动机制,协调司法部门充分发挥乡镇司法调解中心的人员、经费优势,设立基层联合调解中心,促进调解工作联动融合。发挥市总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等职能优势,成立“三方四家”联合调解中心,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听竹”工程。市仲裁院、市总工会联合吸纳社会组织市惠工调解委员会成立专业性品牌调解室——顺和调解室,动员律师参与协商调解工作,实现“用专业人,干专业事”。截至目前,“听竹”工程共受理协商、调解案件369件,成功化解366件。(记者 侯冬健 通讯员 祁方军 张茂永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


xw©632news.com 留言

鲁新网备案号:20106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