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枣庄9.2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作者:孙秋实 孙越
来源:枣庄日报全媒体 2021-10-15

枣庄新闻网讯 10月15日上午,“脱贫攻坚 全面小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及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深度贫困区域、老病残特困群体和深化到户到人的精准施策为重点,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并重,外力帮扶和内力激发并举,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细、工作落地,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

2015年的2970元增长到2020年的9641元,年均增长26.55%。贫困群众“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问题全面解决,21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五通十有”,4.1万户9.2万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聚焦全面打赢,筑牢决战决胜保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强化政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先后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形成了系统完整、便于操作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制定了《枣庄市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压实了区(市)、镇(街)、村及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探索建立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保障了脱贫攻坚长效发展。

聚焦重心下移,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始终从最基础、最关键、最要害的工作抓起,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牢坚实基础。一是靶向分类施策。针对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坚持“一户一策、一人一案”,对扶贫对象实行管理和帮扶。对18162名整劳力、强劳力,通过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其发展生产增收脱贫;对35913名弱劳力、半劳力,通过扶贫车间、来料加工、公益岗位、劳务协作等渠道,帮助其就近就地就业;对38273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打出资产收益、项目分红、医疗救助、保险保障、低保兜底等脱贫措施“组合拳”,筑牢兜底保障“防线”。二是严格动态管理。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贫困人口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更新、录入,逐户核实收入及“三保障”落实情况。三是组建扶贫专干队伍。全市共选聘村级扶贫专兼职干部2175名,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伍。四是建立即时帮扶机制。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即时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共摸排出874户2344人,全部落实即时帮扶措施。

聚焦产业扶贫,增强脱贫支撑能力。把产业扶贫作为拔穷根、开富源的治本之策和长久之计,五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2.36亿。加强扶贫项目全链条管理,实行了因地制宜建项目、高质高效管项目、防控风险护项目等有效手段,提高扶贫项目效益,把产业扶贫作为拔穷根、开富源的治本之策和长久之计,项目覆盖贫困人口8.7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1.7万人次。建立“强企托管、合作社托管、强村托管、行业机构托管”四种模式,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单一到多元。峄城区榴园镇整合扶贫资金933.4万元,委托榴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型综合性园区,带动86个村1785户3895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五年来,全市共建成种养加、光伏等扶贫项目912个,共形成6.06亿元经营性集体扶贫资产,实现项目收益1.83亿元,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产业扶贫项目资产保险及收益保险“双保险”,为产业项目有效管护运营提供了保障,这一创新举做法在全省推广。

聚焦就业扶贫,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对18162名整劳力、强劳力,通过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其发展生产增收脱贫;对35913名弱劳力、半劳力,通过扶贫车间、来料加工、公益岗位、劳务协作等渠道,帮助其就近就地就业。特别是增强内生动力方面,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建立了“美好生活互助会+爱心超市”双扶模式,鼓励贫困户以劳动换积分,用积分到“爱心超市”换取生活用品,全市建立“爱心超市”24个,惠及贫困户6637户。大力倡树文明新风,发挥好红白理事会作用,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实施孝善养老扶贫,惠及贫困老人2.2万人。开展实用技能免费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10人次。

聚焦筑牢底板,兜牢兜实脱贫底线。围绕保基本、兜底线、增动力,完善兜底保障的“政策包”,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坚持保基本。突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精准推动政策到户到人。健康扶贫方面,落实“先诊疗、后结算”“两免两减半”“一站式”五重保障住院结算等健康扶贫政策,将3.75万名慢性病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门诊报销范围,对2979名重症精神障碍贫困患者实施免费救治,为10046名四类重点慢性病贫困人口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季度开展一次随访和“送药上门”服务。教育扶贫方面,建立贫困家庭控辍保学机制,累计资助建档立卡学生8.5万人次、8042万元,保障义务教育段8873名贫困学生全部在学;开展雨露计划,资助贫困家庭在校中高职学生8805人次、1690万元。危房改造方面,对享受政策的4.1万户贫困户住房进行动态全覆盖安全鉴定,累计改造C、D级危房5161户。饮水安全方面,196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实现集中供水,3.5万户贫困户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二是坚持兜底线。全市办理低保43506人,累计发放低保金32629.37万元;办理特困供养6911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12237.37万元。为重度残疾、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8210人办理单独施保。为23040人次发放困难老年人补贴4391.5万元。为1843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347.65万元。对23371名持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按规定全部落实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为15971名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对2587名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救助。为9.2万名享受政策贫困人口购买基本医保和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累计住院报销9.44万人次、3200万元。

聚焦统筹资源,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构建起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协作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实现了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一是推进行业扶贫。全市行业部门在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同时,在就业创业扶贫,信息扶贫、科技扶贫、电商扶贫、巾帼扶贫、青春扶贫等方面精准发力。在基础设施方面,2016年以来,全市共完成扶贫重点村通村公路376.7公里,建设村内道路501.1公里;新建改扩建贫困村幼儿园107所。二是倡导社会扶贫。推动市直国有企业对口帮扶9个重点镇(街),提供资金支持302.64万元。市级慈心一日捐资金1104.6万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138家民营企业采取就业帮扶、产业带动、公益捐赠等形式,帮扶贫困户7153户。各类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活动4196次,累计捐资捐物7237万元,受益群众20余万人次。三是深化扶贫协作。推进威海枣庄扶贫协作,实施“五六七”扶贫协作模式,两地互派挂职干部177人次,组织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培训3866人次。威海市累计援助扶贫协作资金10287.32万元,实施民生项目40个,惠及贫困人口30012人次。 (记者 孙秋实 摄影 孙越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


xw©632news.com 留言

鲁新网备案号:20106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