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新枣庄大讲堂”100余期,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9万余场、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培训2.9万余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并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年均举办重点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我市宣传思想战线

【砥砺奋进的五年】如椽巨笔书华章

作者:张孝平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2-02-12

举办“新枣庄大讲堂”100余期,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9万余场、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培训2.9万余次,每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万余篇,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120余处,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并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年均举办重点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宣传思想战线工作扎实,亮点频出,书写了壮美华章。

深化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报告前瞻性强、信息量大,对推动我市建筑建材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参会者对清华大学博士后尹伯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詹雪红两名专家报告的评价。2021年12月13日,这两位专家在“新枣庄大讲堂”上,分别作了题为《建筑业高质量低碳发展主要路径探讨》《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案例》的专题辅导报告。“新枣庄大讲堂”是我市在广大干部中深化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的一个具体举措。

我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干部理论学习,出台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市委中心组带头示范,建立中心组成员领学制度和列席旁听、问题研讨等机制,严格落实一学一报、定期通报制度,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系列重要理论读物,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以及主题党日等,举办“新枣庄大讲堂”100余期,引导党员学在平常、融入日常。强化理论普及,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累计开展“中国梦”系列和“新时代·新枣庄·新故事”百姓宣讲等各类宣讲活动6.9万余场。强化理论应用研究,2021年启动了“调研枣庄”专项课题研究,重点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双十镇”等开展应用性对策研究,推出研究成果189项。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开展各类学习培训2.9万余次,举办3期专题读书班,培训县级以上党员干部3900余人次。坚持集中宣讲和常态化宣讲相结合,全市“小马扎、红马甲、土专家”“明理小院”等900余支宣讲队伍,走村居进基层开展宣讲1200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340余万人次。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委常委带头驻村蹲点,带动各级走访群众19.6万余户,帮办实事37.5万件,市级层面43类335项重点民生项目全部完成。整个党史学习教育求实、务实、扎实,中央第四指导组山东工作座谈会、全省西部片区党史学习教育座谈会、省委第四巡回指导组阶段总结观摩会先后在我市召开,与会领导对我市党史学习教育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积极营造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

每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万余篇,其中头版头条及重要稿件100余篇(条),立体化地讲好枣庄故事、传播枣庄好声音、展示枣庄新形象,奏响“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最强音,近年来,我市宣传思想战线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市建立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议题设置策划和联动机制,强化网上网下、内宣外宣一体化宣传,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旧动能转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枣庄建市60周年等重大主题和重要活动,统筹开展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组织“中央主流媒体枣庄行”“网络媒体枣庄行”等特色媒体传播活动。扎实推进媒体融合,枣庄传媒大厦、市直新闻单位“中央厨房”和各区(市)融媒体中心建成启用。健全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发布会枣庄专场活动,市级新闻发布会召开场次、质量和效果逐年提高。精心制作推出《印象枣庄》《枣庄文化地图》等系列外宣品,城市形象宣传片《这里是枣庄》点击量超过6亿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建立战时宣传机制,成立工作专班24小时值班值守,全天候全方位做好舆论引导和舆情应急处置,各级各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运用全媒体平台发稿3万余篇(条),广泛普及防疫知识,充分报道我市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政策举措、进展成效和先进典型;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战“疫”为主题文艺作品4000余件,文艺力量鼓舞战“疫”斗志。

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棋、道德赛卡、公民道德建设扑克……这是高新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推出的一系列形式新颖的宣传教育方式。联棋创意者退休教师李状猷介绍:“联棋将核心价值观24字刻于棋子上,一人执黑,一人执白,进行对弈,率先组成核心价值观六词组中任意一个标准词组即为胜出者。”这种宣传教育方法,突破了传统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形式,在智力较量中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核心价值观。

据了解,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市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将地方特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爱、诚、孝、仁”的丰富内涵相融合,打造“尚善滕州”“崇德尚义薛城”“君子之邦、尚德山亭”“德润古城”等县域道德品牌,在全省第二个实现四德工程示范市、区(市)全覆盖。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和法治建设,出台了《枣庄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120余处。健全完善道德模范、枣庄好人、最美人物等典型层层推树宣传机制,推出“八一勋章”“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韦昌进、“诚信之星”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公司、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索建民、齐鲁最美教师孟凡芹等全国、全省典型100余名。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连续5年举办“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央项目10个,试点建设了21所乡村“复兴少年宫”,新增省、市级文明校园42所。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回馈机制,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136个、志愿者63.8万余人,比5年前分别增加了1706个、48.2万人,围绕同心防疫、平安枣庄、文明城市等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1.4万余场,6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项目、社区、志愿者获评全省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1个组织获评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我市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并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特别是2021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了创城决定、三年行动计划和网格化帮包责任制落实方案,启动了23个文明创建专项提升项目,新建改造公园游园24个、口袋公园131个、景观小品133个、生态街巷100条,投放公益广告2.7万余幅,印发市民文明手册、宣传袋等10万个,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性与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修订完善《枣庄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建成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8个单位、7个村镇、4所学校、1个家庭获全国表彰。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全省率先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指导标准,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建成中心(所、站)2300余个,实现区镇村三级全覆盖,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8.4万余场次。实施新一轮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整治恶俗婚闹专项行动,进一步遏制婚丧嫁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弘扬文明新风尚。开通枣庄文明网、“文明枣庄”微信微博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文明传播。

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我市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市区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36个,镇街综合文化站65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74个,其中,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比5年前增加了937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2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由城市规划馆、美术馆、枣庄大剧院等6个场馆组成的市文化中心场馆于春节前启用。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成功举办5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书香文化节、文化惠民消费季以及2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4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年均举办重点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市60周年,举办大型图片展、艺术展、合唱展演等各类文化活动15类28项。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建立实施签约作家制度,评选了两届“榴花文艺奖”,推出优秀文艺作品132件,5部作品获省“文艺精品工程”,8部作品获“泰山文艺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出版《枣庄成语故事》读物,文物发掘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滕州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等一大批重要遗址遗迹被发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有省级以上代表性项目42项、非遗展示和传承场所125个,相比5年前分别增加10项、87个。成功举办两届墨子文化节和两届鲁班文化节,承办两届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班墨奚”故里的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新增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处。全力打响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高标准建成开放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接待省内外游客300余万人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推出红色杂技剧《铁道英雄》、柳琴戏《芳林嫂》等一批文艺精品,融媒体寻访纪实报道《百年百物》全网累计点击量超2.6亿次,荣获省第五届文化创新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成立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事业中心,积极稳妥推进市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一体化改革,进一步理顺机制、充实力量。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制定出台了“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成立市文旅发展集团,整合全市优质文旅资源,进一步叫响“运河古城·匠心枣庄”文化旅游品牌。深度融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策划实施13个标志性项目,我市被列为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拓展区,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记者 张孝平


编辑:马园亮 责编:池研


xw©632news.com 留言

鲁新网备案号:20106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