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战略引领 推动共同富裕

——我市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纪实

作者:张孝平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2-05-25

今年一季度,国内疫情多点频发、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严峻。在各种不利因素叠加的情况下,枣庄市经济运行呈现依然稳中有进、进中提速、质效双升、整体向好的态势,7项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首位,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实现了“开门红”。

这是我市坚持战略引领、推动共同富裕,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取得的成效。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平强调。

实施工业强市  筑牢民生之基

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能源基地,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进市,是426万枣庄人民的热切期盼。如何顺利实现这一目标?今年初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给出了答案:今后五年,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在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扩大战果、塑成优势。

为推动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我市强势推出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部署,去年底投资200亿元的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年产30GWH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配套生产基地项目,就是这一部署的具体战果。“年产30GWH在全国锂电池行业都称得上是较大的生产规模。”枣庄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党启利说。

保力新10GWH锂电池、金彭智能新能源电动车等项目相继签约,吉利、欣旺达等头部企业组团发展,精工电子、星驾科技等规模量产,天瀚新能源、遥米新能源等关联项目集约发展,我市锂电产业前中后端协同发力、上中下游全线贯通,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有力提升了“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影响力。

在山东鑫迪家居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原料板件从智能立体原料仓出发,经过开料、封边、钻孔、分拣、打包等工序,全部由机械臂、智能物流系统等自动完成,全程不落地、不经人手,真正实现了智能无人操作。

像鑫迪家居一样,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蜕变。我市设立了总规模20亿元的技改专项基金,去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34亿元,今年一季度完成投资33.8亿元。

以工业率先崛起带动产业整体跃升,我市2021年新开工过亿元项目489个,中国兽药谷、中国嗅谷、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基地型项目落地建设,青啤(枣庄)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威华能金属新材料等一批龙头引领型项目竣工投产,华宝牧业、运河印象文旅小镇等一批高端农业文旅项目扩规提质。全市“6+3”现代产业集群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424亿元、同比增长26%。

今年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下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1%,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1至2月份,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18.3%、25.9%,增幅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2位。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靠创新驱动摆脱资源依赖,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积蓄了老工业基地破茧成蝶的强劲动能。”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宏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打造宜居之城  服务保障民生

发展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城乡焕发高颜值、生活迈向高品质”,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简洁朴素的语言,显示了市委、市政府的魄力和决心。

我市聚焦优内联外拓展城市功能,扎实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京台高速枣庄段改扩建工程提前竣工,世纪大道全线通车,惠民铁路正式运营,枣庄机场项目被列为国家发改委重点推进项目,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持续推进城市“双修”工程,2021年改造老旧小区192个、建成棚改安置房2万套,打通城区断头路27条,新增城区绿化节点100处、停车泊位1.1万个,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分别达到41.5%和89.9%。今年一季度,又开工城市道路31条,完成投资2.3亿元;6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现在,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赏景,成了我们枣庄的新常态。”市民王永满意地评价道。

在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改善,去年新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示范片区10个,集中打造了一批具有鲁南特质的“醉美”乡居。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施267个村庄供水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农村清洁取暖建设10万户,国家级农业强镇达到4个、省级园林城镇新增10个,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覆盖率提高到50.8%。

围绕满足百姓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盼,我市加快发展教体文卫事业,2021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5所、增加学位3.7万个,枣庄学院新校区一期建成启用。 坚持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并重,推动行政村健身广场覆盖率达到96%,建成开放枣庄大剧院、城市规划馆等“一院五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和博物馆达到8家。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打造区域性中医诊疗和科研中心,全市建设医联体医共体50个,实现医保经办服务市县乡全覆盖。全力补齐供热设施短板,新建改造城镇供热管网32公里、拓展城市集中供热面积413万平方米,新增农村地区清洁取暖11.8万户。

今年一季度,全市民生支出增长30.6%,占比达77.1%,较去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显示出了市委、市政府对百姓福祉的重视。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探索建立不动产登记与缴税“一窗办结”模式,推出289项“全省通办”、132项“跨省通办”事项,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零费用、6类工建项目主流程审批提速20%以上;整合升级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设运行“企呼枣(早)应、接诉即办”平台,推行领导干部接听热线制度,及时梳理化解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进一步擦亮了“枣办好”政务品牌,切实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保障更有质感。

提高居民收入  推进共同富裕

“不仅有了收入,还能让村里的环境变好,这让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5月6日,62岁的峄城区底阁镇东南晁村村民王庆海高兴地对记者说。最近,他申请上了负责村庄道路绿化保洁的生态公益岗,解决了此前没有工作、缺少收入的困难。

今年以来,我市开发了生态公益岗、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岗、乡村振兴公益岗等六大专项公益性岗位,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促进稳定增收,推动共同富裕。截至目前,已有7300多人走上六大公益岗位实现就业。

据了解,为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我市大力实施“就业舒心”工程,深入开展“创业枣庄·乐业鲁南”行动,扎实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去年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下大气力狠抓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拓宽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全面提升“双十镇”建设水平,带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全域振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新建设高标准农田21万亩。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和发展农业,2021年新认定“三品一标”10余个,新增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30家、农业合作社示范社50个,让农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围绕“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农村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改革,全面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积极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高于全省平均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3%。

坚持战略引领,推动共同富裕,我市正以“快就是大局”的冲劲,奋力奔跑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征途中。(记者 张孝平


编辑:赵瑞 责编:池研


xw©632news.com 留言

鲁新网备案号:20106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