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法院系统通过强化司法服务“全周期”保障,深化多元解纷“降成本”路径,细化纠纷化解“压时限”举措,优化用工领域“讲法治”环境——

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作者:王兆虎 孙艳楼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2-09-15

9月9日,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带着该院编写的《新办企业规范劳动用工指引》,到枣庄高新区山东遥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企业劳动用工进行服务指导。公司负责人表示,这给他们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全市法院系统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导向,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劳动人事争议多发、“一裁两审”效果不佳等实际问题,优化全周期服务,持续降低经济和时间成本,为企业安心用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85件、审结987件(含旧存),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充分发挥了“减震器”作用。

强化司法服务“全周期”保障

今年53岁的赵桂莲是原万泰二棉厂的细纱操作工,因企业破产清算,她和9000多名工友一道下岗失业。让她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她和大部分工友不仅拿到了先前欠发的工资、补缴了社保,还在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新获得了一份细纱操作管理的工作,现在每月工资5000多元。这是我市法院系统强化“兜底式”保障,落实政府托底清偿国有破产企业职工权益、民营破产企业职工债权提前分配等创新做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全市法院相继审结“鲁南大酒店”“远通纸业”“万泰4家企业”等破产案件57件,依法为1.5万余名劳动者争取职工债权4.2亿元,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再就业招聘会,安置、转移职工2200余名,实现了破产企业劳动争议“零发生”。

市中级人民法院聚焦企业成立、运营、退市三个重要阶段,提供体检式、贴身式、兜底式保障服务,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全链条法律服务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两级法院成立企业用工“天平门诊”7个,募集法律服务志愿者138名,常态化深入新办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印发《新办企业规范劳动用工法律提示书》《劳动(劳务)合同示范文本》等,为用工企业良性发展精准“探雷拆弹”。

他们在兖矿国泰化工、康力医疗、高新区锂电产业园等,设立9个网格法官服务站,联系指导17个“红色驿站·劳动者港湾”,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山亭区人民法院主动联合山城街道总工会、东山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力打造户外劳动者驿站,为企业、商户和劳动者提供风险预警、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等“一站式”服务。先后走访企业16家,商户54家,发放宣传材料1500余份,解答劳动者法律咨询130余人次,化解劳动争议22件。

多元解纷“降成本”纠纷化解“压时限”

全市两级法院坚持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处理过程,通过画好联动联调“同心圆”,织密智慧调解“一张网”,下好调诉衔接“一盘棋”,节省企业和劳动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维权成本。同时建立劳动争议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压减了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办案天数。

全市法院系统坚持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处理过程。在有效整合企业集中、职工密集村居(社区)的“一村一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五老乡贤”等解纷力量的同时,将劳动争议化解从“线下跑”到“网上办”,集成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e呼善应”“善治薛城”“榴乡诉递”等区(市)智慧服务调解系统,实现平台互联、数据互通、在线调解,不但实现了将劳动争议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还让数据多跑路、让劳动者与企业少跑腿。现已在线调解结案857件,同比提升47.7%。

积极对接、协同和引入优质调解资源,强化司法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群团调解等矛盾调处手段的融合赋能,探索“仲裁+司法确认”“调解+司法确认”等诉调对接模式,进一步规范调解与司法确认程序的节点衔接。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司法确认劳动争议案件170件,同比提升38.2%。

在此基础上,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调整民商事案由归口庭室的规定》,推动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归口审理,引导同类案件当事人权衡利弊,选择调解、撤诉、司法确认等更经济的方式解决纠纷。目前,该项机制在涉及12家企业394件劳动争议案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还探索“要素式调解+门诊式庭审+表格式文书”标准化快审模式。目前,劳动争议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9.7%、小额程序适用率达12.5%,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办案天数47天。

优化用工领域“讲法治”环境

为优化劳动争议机制 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一个平台、一把尺子、一项机制”,打通痛点难点堵点,推动法治用工环境再优化、再升级。

他们积极参与全市劳动人事争议“听竹”工程,完善劳动争议风险预警、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等“一站式”联处平台,构建劳动争议市域治理新格局。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13次,预防化解群体性争议6起,协调法律援助79件。同时统一“裁审”标准与尺度,提高服判息诉率。目前,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环节化解率达56.7%,一审服判息诉率达81.9%。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开门办案”活动的实施意见》,推行劳动争议案件涉诉企业判后回访机制,实现涉诉企业回访全覆盖。目前,全市法院先后回访涉诉企业319个,收集意见建议43条,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8月9日,市中区人民法院与区总工会共同携手在区劳动纠纷诉前调解中心一次性成功调解劳动纠纷8起。今年以来,市中区人民法院深化运用诉调对接机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48件,同比增长3.8倍。据介绍,市中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强化联调联解机制,加强与工会、妇联、工商联等行业调解组织的协调联动,将“诉”的权威和“调”的便利有机结合,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吴家金告诉记者,全市两级法院通过强化司法服务“全周期”保障,深化多元解纷“降成本”路径,细化纠纷化解“压时限”举措,优化用工领域“讲法治”环境,完善劳动争议风险预警、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等具体举措,为进一步构建劳动争议市域治理新格局,助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贡献了法院力量。


编辑:刘福龙 责编:池研


xw©632news.com 留言

鲁新网备案号:20106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