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山水满城绿 生态宜居锦绣图

枣庄:昔日“煤城”变“绿都”

作者:张孝平 崔累果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3-01-12

“一到夏季,这里水面碧波荡漾,荷花竞相开放,花草千姿百态,绿植郁郁葱葱,非常漂亮。”2022年12月8日,站在滕州官桥镇薛河湿地景区小魏河片区,官桥镇党委书记丁加水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虽处冬季,草木凋零,但串联成片的湿地、清澈的水面、茂密的树木,仍然让人可以想像到丁加水口中所描述的画面。

“城在林中,人在画里”,这是山水生态之城——枣庄的真实写照。可谁知道,这座一度作为重要能源供应地而被称为“煤城”的地方,以前曾因为煤炭、建材、造纸等特殊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开采,而造成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历史上,境内7条主要河流水质一度全部为劣V类。”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品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做好护山治水兴林育田文章,优化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以六大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6+3”现代产业,推动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并进。

位于我市东北部的抱犊崮,森林覆盖率达96.8%。伫立崮顶极目远眺,巍峨壮丽,柏苍松郁。这座美丽的“森林氧吧”,就是我市守护青山、筑牢绿色屏障的一个缩影。

我市投入破损山体修复治理资金6.44亿元,实施修复治理项目76个,面积2000余公顷。同时,大力整治和规范山石资源开发,先后关闭82家“小、散、乱”山石开采矿山。深入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投资56.5亿元开工建设50个片区246个重点项目,修复破损山体42处,新建绿色矿山5处,完成造林2.6万亩,书写了“山清水秀林茂田沃”的生态新篇。

“这是我第二次来峄城了。上一次在冠世榴园里看到了美景,喝到了石榴茶、石榴酒,感觉非常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满眼绿色中有片破损裸露的山体。”2022年12月9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游客李子佳重回冠世榴园,看到的是已经修复完成的山体。“现在好了,山全部是绿的了。”

李子佳所说的破损山体位于352省道南侧,与冠世榴园南大门相距仅680米,对往来游客造成了视觉污染。为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峄城区投资1650万元,启动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项目,采取削坡续坡、渣石清理、覆土绿化等治理措施,恢复林地180余亩,植树9800多棵。

“我们积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破损山体修复治理体系,近年来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1个,修复破损面积2200余亩。”峄城区委书记张熙滨介绍。

站在山亭东江大桥观景平台上远望,水面壮阔、波光粼粼,水秀山清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就是我市新晋网红打卡地——庄里水库。这座总投资41.82亿元的水库自通过竣工验收后,防洪、生态、供水、发电的综合效益逐步显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枣庄拥有大小河流近300条、湿地面积23.8万亩。我市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智慧河湖建设,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13条(段)。同时以大运河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实施沿微山湖、沿运河流域区域湿地生态修复,筑牢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生态基底。

2022年12月9日,暖阳和煦。记者来到薛城区蟠龙河畔,只见碧波荡漾,白鹭翱翔,库坝相依,桥涵矗立。“现在的潘龙河经过治理,水清、树绿、鸟飞翔,到河边走走看看,心情都跟着好起来,比起以前的脏、乱、臭,差别真是太大了。”在蟠龙河畔常庄街道居住了40多年的王雷,谈起蟠龙河的变化,有着说不尽的喜悦。

造林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市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规模建绿、均衡布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四大工程,全面打造“一城山水满城绿,满城园林一城景”的绿色山水园林城。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完成植树造林17622亩、荒山彩化7360亩、生态廊道120公里、湿地修复1850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232.4万亩、城区绿化节点建设提升91处、省市界域节点改造提升37处、城区内绿道(绿廊)建设提升76.95公里、城市立体绿化9.46万平方米。

在繁忙的市中区光明路转盘路口,夏季葱郁、冬季劲翠的口袋公园“留园”,通过透水混凝土园路,串联起多处园林小品和休憩设施,绿植高低错落,花儿朵朵含香,让每一个路过的行人都能感受绿意盎然的景色。

“这些随处可见的小公园,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幸福感满满。”家住附近永安新型社区的居民朱颖说。

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绿满全城、树满路旁,城市居民出门可以“三百米见绿、五百米入园”。

我市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高效农业向特色化发展,深度开发利用石榴、马铃薯、长红枣、火樱桃等特色农产品资源,支持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山亭大健康食品产业园建设,培育观光农业、民宿经济、农村电商、休闲康养等新业态,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业兴民富村美”的田园新画卷正在绘就。

协调林业主管部门争取各类苗木10万余株,绿化彩化荒山1000亩、道路20公里,这是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选派到山亭区徐庄镇实践锻炼的年轻干部龙腾周到徐庄后做的工作。“‘绿满徐庄’成为山亭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靓丽品牌。”他自豪地说。

为助力生态环境建设,我市从农业农村、城乡水务、林业和绿化等市直“三农”部门以及财政、金融等市直经济部门,选派了46名综合素质高、专业素养好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一线直接参与“山水林田大会战”,服务基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市委中心工作指向哪里,干部资源就跟进到哪里。按照全市思想能力作风建设部署要求,我们把优秀的年轻干部资源向困难多、任务重的镇村一线集聚,在生态环境保护战线大展身手。”市委组织部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办主任韩涛说。

通过大力护山治水兴林育田,我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2022年1至12月,9个国、省控断面水体优良比率达到100%,3个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6个达到Ⅲ类标准,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列全省第3位;全市实现PM2.5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其中PM2.5、PM10同比改善8.9%、8.4%,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改善1.6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水平。

现在,蓝天碧水净土成为枣庄环境新常态,昔日“煤城”脱胎换骨,变成今天美丽的“绿都”,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荣誉称号。(记者 张孝平 崔累果


编辑:刘福龙 责编:池研


xw©632news.com 留言

鲁新网备案号:20106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