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融合发展 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枣庄范例

——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涛

作者:刘豹
来源:枣庄日报 2024-06-05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创新打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要素协同推进‘五个振兴’。枣庄作为全国唯一聚焦‘三农’主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更应在创新上做文章、求突破。”5月29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将国创区建设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贯通实施,千方百计激活资源要素,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潜能,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工作中,重点突出五个创新。

一是以路径创新推动示范片区提档升级。提升乡村全域建设水平,强化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是关键。启动实施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双十百千”工程,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施策,集中连片打造平原生态、城郊人文、山水风貌等不同特色的示范片区,推动“小景变大景”,着力构建“典型引路、点面结合、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全市共创建省市区三级示范片区48个,覆盖393个村、65.8万人。今年将实现片区建设覆盖所有涉农镇街。

二是以经营创新充分挖掘农业多元价值。加强对农村资源资产的挖掘和开发,推动农业价值充分释放。加快土地集约化利用、规模化经营,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小田变大田”“小户变大户”。全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超过7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2万个。持续提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水平,规范处置村集体闲置资源,举办507场农村集体资产网络竞拍会,累计竞拍1941笔,交易额1.49亿元,切实将“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

三是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产业大脑+数字农场”应用场景,全市“无人农场”“循环禽场”“生态渔场”达到50余家。深度开发利用峄城石榴、滕州马铃薯、山亭甘薯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建设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标识和市场竞争力的乡村产业矩阵,推动“小众变大众”。全市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发展到436家,2023年营收261亿元,增长18.4%。

四是以政策创新促进资源要素有效集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市级财政每年列支2.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双十百千”工程建设,累计撬动行业部门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本95亿元,实施项目1003个。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提升“四好农村路”735公里,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8.3万户,建成美丽庭院11万户。扎实推进乡土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619人、现代青年农场主130人。

五是以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享和美乡村。坚持强村带弱村,深化村党组织“跨村联建”,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抓推动“小村变大村”。2023年,全市221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的村达到232个。完善“榴花分”信用积分系统,在211个村居试点探索“信用+”乡村治理新路径。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开展增收帮扶十项行动,全市脱贫农户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8%、居全省第2位。

王涛表示,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将培育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打造低碳生活作为总体目标谋划推进,形成和拓展更多务实见效的应用场景,聚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质的乡村振兴枣庄范例。(记者 刘豹


编辑:刘福龙 责编:池研


xw©632news.com 留言

鲁新网备案号:20106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