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让共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刘振江 刁文鑫
来源:枣庄新闻网 2022-11-03

10月的齐鲁大地,秋色如画。在滕州市,1.8万亩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玉米迎来丰收,数台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将颗粒饱满的大豆、玉米收割归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受到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滕州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接续奋斗,让共同富裕的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阳光”议事

佩戴好党员徽章,排列好板凳,调整好大屏幕,招呼好乡亲们。10月16日一大早,南沙河镇北池村党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秦应炼,就开始组织村民们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盛况。

“我们村原来是贫困村,现在变成了收入破百万的明星村、全国文明村,这都得益于党的惠农富民好政策。”秦应炼说,曾经的北池村由于村务不透明,集体负债30多万元。如今,村里不仅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还建起了工业园和采摘园,村民人人是股东,村集体年收入突破百万元。

是什么让北池村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要让阳光照进来,大事小情都要公开。”秦应炼说,“村里的重大事项从提议到完成实施,要经过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镇党委审核、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议事会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7个环节。这就是北池村的‘阳光议事七步法’。”

在村档案室里,记者随手抽出一份档案,这份2020年存档的关于村内九、十街升级改造的实施方案,涉及村街长度、宽度,招标办法、质量要求等,十分详细。

每月28日,是北池村的村务监督审计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员全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一共8人。审计的时候,全村收支、村务都要摆上桌面,接受监督。

“阳光议事”让北池村彻底变了模样。秦应炼说:“以前村里穷啊,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开上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千言万语还是那句话,永远跟党走!”

产业兴旺

“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大家还能在附近上班,挣得比在外打工都多。”东郭镇上户主村的刘玉荣欣喜地诉说着这些年的变化。

去年3月,位于东郭镇的山东辛化硅胶有限公司借助云视频,与法国客户远程沟通,签订了价值500万美元的猫砂硅胶订单。该公司也从一家不起眼的家庭作坊,发展成国内高档硅胶出口创汇企业。

这只是东郭产业兴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郭镇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接续奋斗,从“无工不富”到“工业立镇”,再到“工业强镇、产业兴镇”,通过抓技改、上项目,着力增量提质、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华丽转身。

截至目前,该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到63个,村集体增收686万元,全镇村集体收入过10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村有35个,4个村村集体收入过百万元。

截至2021年底,该镇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8家,工业总产值达到53.7亿元,全镇全口径税收收入实现2.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为了给群众提供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东郭镇实施了山东省面积最大的3.5万亩全域土地治理项目,年新增粮食产能400余万公斤, 每年每亩为百姓增收200余元。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更进一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东郭镇党委书记韩兴阔说,作为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将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际行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全力以赴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才回村

走进羊庄镇涵旭蓝莓家庭农场,神奇的是这里的蓝莓不是种在地上,而是栽在一个个袋子里。偌大的园子,一袋袋蓝莓排列有序,黑色滴灌管道将它们连在一起。

“这一片是二期工程,一共100亩,采用的都是美植袋栽植模式,明年就进入旺果期了。”返乡创业人员李兵说。

李兵手机铃声不断,“隔壁村新加入我们蓝莓种植协会的农户打来的,咨询最近蓝莓有啥管理要点”。

2019年,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李兵牵头成立羊庄镇蓝莓种植协会,统一为种植户提供种苗,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如果销售有困难,协会还负责包销产品。

“现在,协会已吸纳周边种植户10余户。去年,咱家庭农场还被评上了省级农业示范社。”李兵说,展望未来,信心十足。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在滕州,像李兵这样返乡投身农业的青年不在少数。

目前,滕州已有3500余名各类人才回村创业、任职。一个个懂现代农业、懂经营的年轻人正投身到广大农村,滕州马铃薯、龙阳镇绿萝卜、柴胡店镇香瓜等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正逐渐家喻户晓。

“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年轻人大有可为。”26岁的郭心雨今年刚博士毕业,是到滕州挂职锻炼的选调生。

郭心雨说:“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将牢记嘱托,在乡村工作中扎根,在基层发展中成长,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记者 刘振江 通讯员 刁文鑫



编辑:徐晓伟 责编:池研


xw©632news.com 留言

鲁新网备案号:201063202